
孩子上了初中,语文成绩卡在一个分数上不去无息外盘配资,仔细一看卷子,原来文言文阅读成了“重灾区”。
提到文言文,很多孩子都头疼:每个字都认识,连成一句就懵了。
这不能怪孩子,文言文的的确确是道坎。哪怕我这个每天跟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者,如果不是为了孩子升学考试,我也压根不会去碰文言文。所以,问题就在这里:
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远,平时不常说、不常用,理解起来自然有难度。初中生怎么学好文言文?同样,这也是我家孩子遇到的一个学习障碍。今天这篇文章,就是想和大家聊聊,怎么帮孩子用对方法,把文言文从“弱项”变成“稳分项”。
核心目标就一个:“死磕”文言文,把该拿的分,一分不丢!
1
展开剩余86%先调整心态:别把文言文当成“外语”
孩子学不好文言文,很多时候不是能力问题,而是心理上有个“坎”。所以,在拿起任何方法之前,我们先帮孩子把心里的疙瘩解开。
有畏惧心理:一看到大段文言文,还没开始读就想放弃,觉得自己肯定看不懂。
譬如今天早上,我在给儿子背默《三峡》这篇文章,其中一个题型叫做此类活用,问:“清荣峻茂、良多趣味”中,带点字““良”,是词类什么用法。
儿子看了一眼就说不会,可经过点拨之后发现,这个题,实在是太简单了!
将这句话翻译过来可以简单理解为:水清树荣,山高草盛,实在有非常多的趣味。通过释义就能发现,“良”是“非常”“实在”的意思,是把形容词当作了状语,用来修饰“多”,以此表示趣味的程度。
但如把“良”字放入现代文去思考,很多孩子就不会这么轻言放弃了。这就是心态失分。
习惯死记硬背:拼命背课文和注释,但不知道句子为什么这样写,换一篇文章又不会了。
容易“想当然”:常用现在的词义去理解古文。只是比如“走”在古代是“跑”的意思,理解错了,整句意思就偏了。
学好文言文的第一点要点就是,先调整心态。我们要引导孩子,不把文言文看作一门陌生的“外语”,孩子对文言文“去畏”,学习就能顺很多。
2
分模块攻克:四大关键,一个都不放过
想要少扣分,就要清楚分丢在哪里。文言文考查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部分,我们可以帮孩子逐个突破。
1. 实词理解:不能靠猜,要找依据
实词指有实在意义的词,如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。理解实词,不能凭感觉,要有方法。
组词法:遇到不懂的单字,试着组词。
例如《陋室铭》“苔痕上阶绿”中的“上”字,可以组词为“上面”“上去”“登上”。联系句子,苔痕“登上”台阶显然不合适,“长上”台阶就更贴切。
语境法:结合上下文判断词义。
比如《狼》中“顾野有麦场”,“顾”有“回头看”“看望”等多个意思。联系前文“屠惧”,屠夫正害怕,自然会“回头看”或“张望”寻找生路,词义就明确了。
关键:每个实词的解释都要在文中找到依据,不能靠“我觉得”。
2. 虚词与句式:记标志,像认路标一样
虚词(之、乎、者、也等)虽然没有实际意义,却是理解句子的关键。特殊句式也是必考点。
记常见用法:例如“之”字,
用在主谓之间,不译: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”
作代词:“学而时习之”(指代知识)
相当于“的”:“水陆草木之花”
认句式标志:
判断句常用“……者……也”,如“陈胜者,阳城人也”,翻译为“X是Y”。
倒装句如“宋何罪之有?”意思是“宋国有什么罪呢?”
考试时看到这些标志,就像看到路标,能迅速判断该用什么方式理解。
3. 句子翻译:三步走,避免跳步漏分
这个是扣分重灾区!很多孩子翻译句子,要么漏词,要么语序乱七八糟。让孩子恪守下面这三步,像工厂流水线一样,一步都不能省:
第一步:逐字对应。先不管通顺,把每个字译出来。
例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”
可先译为:“祭祀的牛羊玉帛,不敢虚报,一定凭实情。”
第二步:调整语序。把译出来的词整理成通顺的现代汉语。
上句可调整为:“祭祀用的牛羊玉帛,从不敢虚报数目,一定如实上报。”
第三步:补全省略。古文常省略主语或宾语,要补出来意思才完整。
如“可以为师矣”,应补为:“(他)可以(把他)当作老师了。”
按这三步来,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丢分。
4. 内容理解:像侦探一样回原文找答案
这类题常考主旨、人物特点等。要教孩子:答案藏在原文里。
选项定位法:先读懂大意,再带着选项中的关键词(如“勤奋”“谦虚”)回到原文,找有没有对应的语句支撑。
例如,如果选项说某人物“骄傲自大”,就去找文中描写他言行傲慢的句子。有,就选;没有,就排除。
记住核心,答案永远在原文里,你的任务就是找到它,而不是自己总结概括。
3
用好类工具,学习效率更高
好方法搭配好工具,能让孩子学得更轻松。
系统学习:如果孩子时间充裕,想系统性地跟着老师学,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线上课程。比如五哥的文言文系列课程,从句子成分讲起,断句与停顿,实词与一词多义、词类活用、虚词辨析……孩子如果能够踏踏实实一节一节听下来,就能够文言文入门了。
配套练习:光听课还不够,一定要配套做练习。一回生两回熟,孩子多做多理解,就不会有陌生感了。推荐《万唯文言文》这类教辅,它的好处是把考纲要求的文言文知识点和真题,按主题、按难度做了系统性的归类,让孩子练习更有针对性,而不是盲目刷题。尤其是它配套梳理的实词、虚词、一词多义等,按照年级进行分类总结,一本够用三年,完全可以拿过来做平时学习巩固用。
建立自己的“错词本”:只记录在练习中真正出错的内容。例如把“走”误解为“行走”,就记下:“走:古义为‘跑’,如‘走马观花’”。考前重点复习这些内容,效率更高。
利用碎片时间: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。可以每天花10–15分钟,用“真背文言文”这类APP记忆几个实词或句式,坚持下来会有明显进步。
课外阅读:文言文重在理解,如果孩子在考场上遇到的文言文考题,是他之前在课外阅读中囫囵吞枣看过的篇章、了解过的故事,那么仅凭着大概印象,他就能把握这篇古文只是八九。有时间的孩子建议看《世说新语》、《古文观止》,配合音频讲解, 比如平哥说古文,效果会更好。
推荐《世说新语别裁》,相比零零碎碎的小故事,《别裁》这本书以人物为线索,串联起各个小故事,孩子看了印象更深刻,对故事背后的人物理解也更立体。
写在最后:
现在的“死磕”,是为了以后不再死磕。当孩子用对方法,把模糊的知识点一个个弄明白,把不该丢的分稳稳拿到手,文言文就不再是难题,反而会成为语文试卷中的信心来源。
一起加油。
我是诺妈无息外盘配资,家有男娃,探讨男娃的养育心得,记录孩子的学习日常,分享学习干货,一起共成长
发布于:浙江省51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